首页    >    电影影迷评新闻    >    正文

胡歌的《不虚此行》票房惨淡,发疯宣传白费,更暴露了他的缺点

23影视  发布时间:2023-09-11 13:02:51
去 不虚此行 的页面
  • 主演:胡歌,吴磊,齐溪,白客
  • 导演:刘伽茵
  • 地区:大陆 剧情 
  • 时长:01:59:00
立即播放

曹保平监制,胡歌、吴磊主演的《不虚此行》,刚刚于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了温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故事。

又是好监制,又是好演员,而且,作为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应该有着向上表现的票房成绩,但是,实际排片和票房占比竟然呈现了倒挂。

宣传的时候,这部电影拿中国版《入殓师》的标签,力图在普通人的世界里面凭藉着互相安慰和关心,得到温暖,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基调中来感动大家,争取做到平静但不平淡。可是,票房却告诉大家,它不行。

截止到9月10日晚,累计票房1484万,排片占比11.3%,票房占比3.6%,平台的总预测是4576万,可能还会往下调。

胡歌2019年的文艺片《南方车站的聚会》,还取得了2.02亿票房。观影门槛还比上一部低的《不虚此行》,票房反倒更加低。这还算不上胡歌前段时间在微博反复发疯宣传,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让大家一直在关注这个艺人最新的动态,以及他和吴磊好几次合作,谁都没想到,电影扑得这么惨烈。

有粉丝急急忙忙站出来说,是因为这部电影就是文艺片,就是小众的,票房也不需要特别高。

可笑的是,胡歌在这部电影宣传的时候,高喊着”虽然我们不是一部很商业化的电影!但我们也需要票房!我们需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电影应该有的样子,希望让创作者能有机会做出更好的电影!”

显然,他是看重票房的。而这,也无形中暴露了胡歌的缺点。那就是他并非实力超强过硬的实力派,只是因为时光滤镜和机缘巧合,让他这些年来被架在了一个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优秀演员位置,实际上,他也不过是流量罢了。

幸运踩风口 仙侠第一人

这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谁都不能否认,李逍遥就是中国仙侠第一男主。意气风发的年纪和颜值正在巅峰的胡歌,就是李逍遥的最佳人选。

那真是美好的岁月,还是大学生的胡歌,机缘巧合就成为了《仙剑奇侠传一》的男主角。特效打着手电筒乱晃,李逍遥照样闯入了中国观众的视线。人们到现在都说,以为那是仙侠剧的开端,谁知道那竟然就已经成为了仙侠剧的巅峰。如今的仙侠剧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李逍遥那样一般意气风发,少年英姿的大侠了。有句话叫做:“无胡歌不仙剑。”听起来有一些捧杀的意味,可是,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群众对他的最高认可。

车祸惹怜爱 转型速度快

说是老天爷给了他最幸运的眷顾,却也剥夺了他的容颜。一场车祸,破坏了他最好看的眼睛部位。同时,正是因为由此,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发奋图强,磨练演技,尽早转型,不要困于古装偶像剧圈之内。原本拿的是爽文男主的人设,帅气非凡,一出道就拿出来了能够养老一辈子的作品。结果,一下子又变成了现实主义文学,一场车祸毁了容,让多少人可惜他那神采飞扬的大眼睛。

不过,都说祸福相依,这也让胡歌认识到,不能再一条道走到黑,摸索了几年拿出来的转型之作。《伪装者》和《琅琊榜》,的确够成功,人们感觉他好像真的成为了一个实力派演技派。一个天之骄子摔入谷底,又转头逆袭而上再次登上另一个高峰。大家不得不承认,这很励志,这让人佩服。

突然生孩子 文艺装失败

就这样,在大家眼里似乎已经成为了实力派演员的胡歌,突然一步到位当了爸。妈妈是谁,大家无从知晓,只能从吃瓜博主里面爆料的蛛丝马迹里面探寻一点点。也没办法,毕竟到了年龄,有孩子就有孩子吧。

只是,最近为了宣传这部电影做出来的操作,着实叫人无语了一番。半夜装文艺,给人来了一句他可能不拍戏了。接着,就是前后几次发疯,半夜文艺,白天清醒。再看电影的宣传话术,说白了,就是一边想要票房,一边想要清高。

娱乐圈是名利场,不为名不为利,还在这个圈子上蹿下跳,显然是矛盾的,只有踏实拍戏,才能让观众一直对你有滤镜。

#电影不虚此行#
相关阅读:
评论加载中..
      徐若风2023-06-10 12:54:31  上海

    静水深流、逐步渗入渗出式的剧作,胡歌、吴磊测验考试内敛化的表演,都比较在意料外。能感触感染到刘伽茵导演她那些克制的、心理内化的处置惩罚,在当下浮躁市场里有多难得。编剧/悼词人,表面看是两种职业,做不了前者,才做后者苟且维生。但世间万物都是一体两面的。闻善“闯入”别人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编织出一段段珍贵的“人生总结”,最终慢慢对自我释怀——他笔下的,是拥有另一种意义的编剧作品。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法迎来“第三幕高潮”,只能拥有“始终第二幕的人生”。在无法活出华彩时,接受自己,感触感染每一个普通人的无奈,这何尝不是一种清醒。至少在以自己为名的剧本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主角。

      陀螺凡达可2023-06-10 13:31:02  上海

    4.5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导演在思考什么是叙事、如何“讲故事”的过程,所以什么生老病死都只是表面,真正是关于“讲故事”,那些路过的角色在讲故事,男主自己也想要讲完那个难产的故事。于是电影再也不试图去讲一个故事,如何呈现这些“叙事”成了关键,即承载这些“叙事”的形式(导演意识):只管即便避免面部特写(拒绝看似华丽的粗暴表演)(齐溪角色作为闯入者是唯一例外)的同时经由过程角色与空间的关系、简单的蒙太奇和画外音设计等等,赋予这些故事属于它们的纹理、质感和重量,避免滥用操控观众的配乐(几段简单旋律点到即止),一切都因为导演作为创作者(纪录或虚构)相信“叙事”的力量,如同片中角色告诉困顿的男主,要继续创作下去、写下去。

      桃桃林林2023-06-10 18:49:42  上海

    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创作的电影,所谓悼词,也能够理解为采风与人物创作。所以,影片几乎没有让任何悼词的主角露面,即便露脸,也是糊的(那个创业公司老板)。但是,我们却觉得对每一个主角都很熟悉,在于如何用文字和讲述,在观众脑海里来构成这个角色。当然,方阿姨和吴磊的角色除外,这两个角色是拿来指引主题,激发胡歌这个主角的。另外,这片的美术很不错,男主的家真的就很普通人,令人难忘。

      Amelie2023-06-15 23:01:02  上海

    我反复在想,对逝者怀有深情的人,但凡他识字,真的会请一个陌生人帮忙写悼词吗?

      大妇女2023-09-08 16:43:50  北京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愉悦沉浸的好电影了。叙事从文本中脱胎生成了独特的样子,在文学性和影像化中找到一种诗意的平衡和自然的过渡。好像你也生活在故事里,在他们身边,好像你也认识这么多因为各种缘故原由去世的人,好像死和生一样,普通,随意,甚至温暖覆盖了悲伤,抚慰弥补了缺憾。活着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做不做成事有什么所谓?世界上少一个编剧没有任何损失,少任何一小我私家都没有损失。我们能做的只有温暖身边有限的几小我私家,已是莫大的幸运。

      Welp2023-06-10 13:09:45  上海

    直给但有力。

      Bagelmörderin2023-09-07 09:48:17  北京

    差点意思,一直在写悼词,一句悼词也没听到。

      寒枝雀静2023-06-10 12:54:58  上海

    悼词的创作既需要聆听也需要叙述,而影片的奇妙便在于这种声音、书写和影像的浮动关系。当生者的声音去理睬那地下室里的“阳光”,镜头悄然切换到被阳光映照着的灰黑色玻璃另一边;当生者的语言追溯着曾经的声音、丈量着过往的空间,灯影斑驳的公交车也化作颠簸的火车车厢——当下的现实空间蕴藏着回忆的潜在纵深。这便是“视”与“听”的力量,它们化作感知的丝线不断地设立建设我们与故事的羁绊——在无尽的“第二幕”中,不断将自身的窘迫与喧嚣,体验为一种观看与讲述的热望。

      衔蝉2023-06-10 13:07:09  上海

    动情却不滥情,在刻画单元情节剧的同时巧妙地植入细腻的城市空间影像,宏观时代与个体故事的双重语气叠加处置惩罚得若无其事恰如其分,有着一种《白塔之光》中张律努力想达到却不克不及完全达到的自然境地。真实的变奏发生在最后一段,前几段中外部的观察视角入手下手裂变,齐溪这一角色的出现是异质感植入的契机,自此影片转向一个“创作者”真实的自我探索与诘问,虽然仍是故事的讲述,却将向外剖析的目光转向内在,实现戏中与戏外的双重自反。也许电影的结尾可以结束得更加微妙,但我想一个狂奔回家写下偶像剧的导演,同样也能够是一个真诚的作者吧。

      伊夏✤2023-09-09 11:54:34  江苏

    文学性蛮强的,像一束不错的短篇集。齐溪的那个故事还是有些泪点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事情啊它们整体都太轻了,再怎么把笔狠狠按下去,也不过如此了。

      2023-06-10 12:37:17  上海

    影片的故事如镜头中画面一样工整。刘伽茵把特别很是书面的构想和文字,利用这部电影,完美地镜头化地呈现出来。她诚实又巧妙地讲述了创作困境,安静冷静僻静的叙事让整个故事拥有一种令人沉醉的可信度。重要的是,这样一部电影让我们在这个愈来愈争竞、浮躁的社会里,重新思考倾听和讲述的价值。安静冷静僻静永远比强烈更有意义,也更有力量。(8.5/10.0) 25th SIFF-SFC上海影城

      Wanderer2023-09-10 20:41:49  北京

    “我以前是个编剧”在电影院真的没法忍住,因为实在也太想写个好剧本了、而且我自认和主流也有距离,所以感觉活脱脱是未来的自己。回到电影本身,刚入手下手看的时候就想说,人家写悼词的可比写剧本的对待创作要真诚、务实多得多,最后才知道主角设计成硕士读的就是编剧,很多台词一听就是做编剧出身才写得出来的,尤其是那段关于输入法的台词,真是苦笑。选取的文本、原型和创作体式格局都是最轻盈的,大量的固定机位和极其克制简洁的运镜去客观呈现是我最熟悉也最有好感的拍法了。当然不能不吐槽的是,这种丧葬文化可绝对是中产阶级都承担不起的,和绝大多数的现实中的丧葬距离很远,主角也只能是活在北京,所以片子本身的命运也注定是少数人从电影院里踱步走出后、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去回味的东西。

      青 天大老爷2023-06-10 16:52:05  上海

    小尹究竟是谁呢?他虽然是闻善笔下的人物,但这小我私家物的存在必定不止于此。他是一个角色,也多是闻善自己本人,又或者是闻善众多人格中的一种……电影的魅力不仅在银幕之上,又在于银幕之外可以引发的思考啊!

      蔬菜过敏2023-09-09 16:57:10  河北

    我闭上眼睛前想的是这片好像没有画面也没关系,然后就睡着了。

      Fairy✤2023-06-10 13:23:56  上海

    25th SIFF 01#画面干净,观感挺舒服的。写悼词的人和编剧一样,都是故事的书写者。影片中人物很多,但大多没有好好描绘,蜻蜓点水一样平常,小尹这个角色设计得这么好,却没有起到太多作用。最后落脚点在“普通人也能当主角”上,实在像命题作文的匆匆点题。闻善作为一个观察者的状态让人有点共鸣,我特别喜欢他在动物园和妈妈打德律风以及吃苹果的那段,突然就有共情到。在人间走一遭能被人记住,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伤心小号曲2023-09-09 17:57:42  浙江

    还是挺像我会拍的那种戏剧架构的,和导师的对话最有意思。人要是只有第一幕就行了,不用去想着解决刚出现的问题,我最讨厌的就是第二幕,很多人也不需要精彩的第三幕,第二幕就到头了。

      电影假小子2023-09-07 20:21:44  北京

    刚刚走出标放,对不起伽茵老师,这实在太难看了。从视听到文本到叙事结构到演员表演,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两个小时坐立不安,像是在看学生作业,还不一定能评上毕联的那种。好题材真的浪费了,知道您很感动,但您先别感动好吗。

      別國他渡2023-06-10 14:25:19  上海

    人死后,就活在别人的评论辩论与回忆里,于是面貌可以被修正、错误可以被宽容,也会听到很多生前永不会听到的话语。闻善是一半的我吧(也多是大部分),INFJ的世界里,最不缺内耗、偏执和计较,愁容骑士一样地,追求着旁人看来并没有意义的细枝末节。很像去年看的«漫长的告白»,阴郁着潮湿着安然平静了一整场,最后突然下起了暴雨。闻善的角色其实更符张鲁一的气质。导演是真喜欢框架构图。

      Mr. Infamous2023-09-05 23:37:11  北京

    “的得地”不分好难熬难过,尤其看到文字工作者如此,会影响我对他的信赖与喜好。得亏闻善足够动人,是普通但可以或许、且理应做主角的温润人物,是我们这些行将四十仍在北漂的卖文者,是在世间一切失败行规里死守一点良知与自我的泡沫化身,平凡却不一样,不一样又只存在于相知一瞬,那一瞬大概足以叫人惦记吧,可不记住也不妨事。悼词是这个作用吧,写的人和被写的人,彼此聆听,彼此引渡,轻舟一叶叶,你我都该过那万重山吧。萌生退意的胡歌与这角色,有神髓上的相互嗟叹,若何怎样群戏密布,注定了高低参差,那短板就容易造成木桶效应,还是多念娜仁花的好,那二十小时的火车,被她说出了一生的波澜。导演说市场该当容得下这样的电影,我知道不容易,但也希望。三星半。

      TWY2023-09-09 22:57:17  浙江

    深受触动,因此也感到难以下笔评价,怎样才能让自己显得不像个推销员呢?但刘伽茵的电影从不推销任何东西,它不推销漂亮的画面,也不推销业余感、演员造型或者“现实”,它只展示一种高不可攀但无比美丽的义务,而为一小我私家而写作一些文字,无论是为看不见的死者还是为镜头前的演员,对于一名作家来说,没有比这更艰巨的任务了。但作者最清楚的是,虚构更加真实,且带着康健的天真和幽默感,且在这里,它要求我们赐顾帮衬好所有人。于是,人人都加入了想象,加入了讲述和虚构的行列,有些人带着青涩,有些无常,另一些则直接成了小说,这个时候我们惊觉,这底下为什么不也是“黑色电影”,罗伯特·克拉莫的“纪录片”,或者另一本《法兰西特派》呢——总而言之,一切关于那些“迟到一步”的,逝去的东西的艺术。

      猫爱吃冻鳗2023-09-09 15:58:24  湖北

    过于工整。导演技法相当成熟,可惜就本片而言起了反效果。作为在殡葬管工作观察生活的男主,固定镜头本应起到客观记录从生活中截取片段的作用。可惜没有生活气的文本,标准且无感情的台词都对本片进行了去生活化;甚至于男主走路和骑车都用长焦镜头来使男主时刻处于画面中心能被人清楚看见,这使得固定镜头舞台感强烈,更像导演搭建好了一个舞台来让演员肆意表演,与本片主题相违背。而剧作方面,导演也是完全不留白,“金句”频出,甚至每一个故事结束还帮你提炼意象:人造冰、竹子、剁椒。文本不断强调平淡可每段故事却很drama。我没感触感染到生活的平淡,只感触感染到了导演的价值观输出。最爱两人聊天讲述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那段,火车声响起,行车路线被画出来,随着镜头流逝观众也仿佛进入到了那趟旅程之中。可惜这种观感后面再也没出现过

      jessefan2023-06-10 17:05:12  江苏

    全员都贡献了高演技+高水平。经由过程小尹,也就是闻善未完成的一个笔下角色,更加让我们理解了这一个故事他其内里的温暖色彩。更觉得小尹实际上是更加接近真正的闻善他的一个化身。故事内容也是按部就班,谜底揭晓的那一刻有被惊艳到。

      大上海红牡丹2023-06-10 20:52:23  上海

    导演借胡歌自说自话的电影,太自我了,上映后票房扑街是必然。

      V仔2023-09-10 00:38:12  江西

    通篇散文叙事,去戏剧性文本,把几乎所有能煽情发散的点都收束起来。说严重点就是只有情节没有故事,但文本本身是巧妙的、设计的,是在做减法,也是将各种东西累加起来,汇聚成一股静水流深的绵柔之力。我小我私家还挺喜欢的,对这种普通平淡的略带丧气的类型没什么抵抗力。最后本质上又是一个关于创作的电影,内里藏着的主题和昨天的永安镇其实某种程度上有些相似,但这样描绘普通、归于平淡的表达温柔而动人。如果生活里处处能有这样的善意,普通人可以有着主角般的存在感,该多好啊。可惜,善良和薄弱虚弱通常被视为一回事。PS:片尾曲一出就是熟悉的感觉,一看词曲,果然,火星电台,挺好挺好

      山上风下2023-09-16 17:52:49  上海

    其实很多人的人生是没有第三幕的,同意。

      甄子2023-09-08 16:52:38  北京

    我不知道怎样算是不枉此行,但我感觉看了这个电影还是挺虚度此行的……

      朝阳区妻夫木聪2023-06-10 13:52:24  上海

    #SIFF25#2023上影节第一场。感觉是导演借助胡歌,把自己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以及对于电影、剧作的思考投射到了闻善这个角色上,弱化这里面的生死议题,弱化冲突,让一切归于一样平常和平淡,淡淡地去听一个个陌生人的一段段往事。质感挺朴素的,但坦白说我没有从中获得更多新的体验,观感也有些过于“文本化”了。|映前二刷,观感好于第一次,一部献给普通人的电影,在喧嚣的缝隙中抓住了北京这座城市的肌理。人生很难真正不枉此行,存在本身或许才是“不枉此行”。

      Ada的B计划2023-06-09 13:54:06  中国香港

    完全主流,以致稍显电视剧化的创作模式,不太可能从中看到《牛皮》的气势派头痕迹;内容构成依赖于拼贴,导演自己甚至都在片中指清楚明了自己的困境所在,最后有点编不下去了的感觉,结尾收得奇怪。这些大概都是错误谬误。但是,真的想不起华语电影什么时候曾在“讲述”这件事情上如此有力。《不枉此行》充分利用胡歌的职业特性,在高于现实一点点的基调上成倍放大“讲述”的比重。演员们的叙述在自然一样平常情境里被赋予可怕的信服力,让人沉浸投入每一段故事中。

      原味仙女2023-06-10 13:38:49  江苏

    故事落点温暖,演员演技在线,闻善足够治愈,和小尹角色关系比较意外且惊喜,时隔八年,胡歌和吴磊的三搭真诚且有厚度。

      圆首的秘书2023-06-09 23:11:41  上海

    真的很抱歉,从编剧到表演再到导演,只看出一种系统性的造作

      Muckraking2023-06-10 13:10:27  上海

    入手下手的时候挺期待,越看到后面越坐立难安。想起来《入殓师》和《Move to heaven》,但越看越生硬,一切意义都需要靠演员说出来的话,让观众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吧。从对普通人的关注到对生死、对北京的环境,都有种太过剩的施展阐发欲。我们需要的对普通人的关注远不是这样,平凡的人一生只有第二幕,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被抚平焦虑。

      moonlightmile2023-09-07 20:51:00  北京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毕联:)

      哪吒男2023-09-10 16:47:02  广东

    跟《燃冬》观感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我都知道,但不理解”“主演一思考,观众就发笑”“没感动别人,咔咔感动自己”那类型的电影。

      熊杀2023-09-06 16:42:35  北京

    忧伤但不悲苦,追索但不求结果。表面上看是几段人生缩影被穿插叙述,实际上既无“人生”的闪回,又不真正产出“缩影”(悼词)。胡歌与讲述者同框对话,本身即是对这个虚拟浮夸时代的有力回击,它唤醒了我们对诉说与倾听的朴素体验。外部世界太多诱惑侵扰,拖拽着讲述者停止追思向前奔波;逝者的形象在话语的碎片中还没有成型便注定消散成为旧闻;闻善,一个世俗眼中故步自封的失败者,一种与时间逆行的执拗姿态,一次以书写悼词为名向艺术/生命源头的追溯——诚实、敏感、谦卑、勇敢。

      L-P-Z2023-06-10 15:45:42  上海

    闻善表面上内向又安静冷静僻静的一小我私家,但内心蕴含巨大的能量,和胡歌以往的角色不太一样,但胡歌演的很到位,让人看到了他多面的可能性。

      云吞老丸子2023-09-14 16:22:57  广东

    看完才发现片名其实一语双关,不枉此行也是不枉此行(hang),是作为创作者,一个“普通”创作者自我认同的故事。而那些悼词里的“主角”经由他们的亲人、朋友填空,每个“普通人”标签的暗地里,都有着自己的起承转合,每一段我都挺喜欢的。而最后闻善坐在电脑前,对着小尹说,你也能够是主角。这一段带给我的感动,几近于《心灵奇旅》。PS:看了导演一个访谈,说到小尹这个角色的设定,她说他就像每个人未完成的故事、理想、未做的事,总是时不时出现提醒你。——这么带入的话,那我的房子可能装不下这么多人,但若都长吴磊这样也不错(想太多

      日落前抵达2023-09-09 14:40:56  上海

    题材很好很有意思,但没有表达好。一次次说闻善是悼词写最好的,倒是给我看看他写的悼词啊。十分困难等到方阿姨的悼词,念得贼快,而且写的也不是方阿姨的故事,而是闻善的感悟,这怎么能体现闻善对每一个人不同点的重视与刻画。故事很多,但没有好好挖掘,都浅写一下,不如少放几个故事。有些对话不太自然,生活烟火气不足,感觉飘在空中。多是之前的期待太高了吧。

      教主饶命2023-06-10 16:26:21  上海

    胡歌和吴磊的身份容易让人联想到《道林·格雷的画像》等镜像化的作品。自己粉的演员果然是最优的

      欢乐分裂2023-09-11 16:23:03  上海

    3.5;色系和节奏观感舒适,虽然结尾收得拖沓而直白——文学性挺强了,不必反复点题,以及仍显刻意的金句展示,让普通人第二幕生活维持下去也很好不是吗,并非很需要一个被点亮的日剧跑式第三幕(对不起我是失败联盟快乐喜爱者)。但还是被打动了,题材虽好,题材也只是一种“介质”或“通道”,从观察迟疑人间烟火的疏离到最终融入,这过程是以创作为外在手段实则抵达更深的自己,是如何处置惩罚个体和世界的关系,现实或非现实其实都能自洽,所有因缘嗔痴全在于如何越过这个槛。切实其实像短篇集,每一个故事都闪着点点动人,最打动我的是“火车上犹豫的20小时”,往事只存于回溯和地图上北行的标的目的,声与画一度分离,最终合流;多处镜像反射或对称构图,仿佛是他人故事折射出的光照到倾听者身上;空间的运用,抬头望见大厦密密层层中开了一扇,有余味。

      TouMing柜子2023-06-15 20:27:07  上海

    +大概是实在太久没看过这样干净赤诚又轻盈的华语电影,基于自反和思索的整体架构,相对单义的固定镜头下稳重又不失流动诙谐的叙事性(对画外空间出神入化的调用,构成悲喜语气的一节),全然出于对生活精细透彻的观察,以至于最惊讶的点竟在于刘伽茵如何会想到这样一小我私家物去写,唯一理由大概只能联想到其亲身经历,因此情感才显得非分特别真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以中青年incel男为主角,刘伽茵这部的写作水平比隔壁张律那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年度十佳预定)#SIFF2023

加载中
收起资料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只提供web页面,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Copyright © 2019-2024 · 23影视 www.kmycjn.com